• 服务器

最近公司买了一批CPU,内存,硬盘,把几台老机器进行升级改造,废物再利用。顺便写一篇关于服务器硬件的介绍,也总结一下个人心得。

物理服务器组成

一般来说计算机是由运算器,控制器,存储器,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。而我们运维工作中,,一般只会关心物理服务器主机的各项硬件配置,而输入输出就是键盘显示器这些,先忽略。

CPU

CPU作为计算机的大脑,是服务器最重要的核心组件之一。单个CPU的核心数越多,多进程能力越强,CPU主频越高,理论上运算速度越快。所以一般服务器会配置一到两个多核CPU。特别是现在虚拟化这么流行,配置高性能的物理服务器做虚拟化的宿主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多。CPU在运行时温度很高,所以CPU的散热非常重要,一般会配有专用的散热器,涂有硅胶,安装的时候要注意。

有些服务器CPU风扇个数跟CPU个数一定要配对,不然机器开机自检无法通过。例如,HP 380 G7一个CPU必须配4个风扇,两个CPU必须配6个风扇,否则无法开机。

内存

内存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,也被称为内存储器,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,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。运行任何程序都会占用一部分内存空间。它是最容易成为一台服务器的性能瓶颈,所以越大越好。单条内存有4G,8G,16G多种规格。

插内存条比安装CPU简单多了,但是内存条的插法是有讲究的,不按规定插机器会起不来,或者不认内存,这也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。当你内存条没有插满时,一定要参考官方文档的顺序来插内存,最简单的方法就查看服务器的盖板背面,一般会标明内存条的插法。各个型号的机器插法不同,不可一概而论。

例如 IBM X3650 M3的插法如下

第一个CPU对应的内存槽为:3,6,9,2,5,8,1,4,7. 
第二个CPU对应的内存槽为:12,15,18,11,14,17,10,13,16.

硬盘

硬盘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,这个大家都知道。服务器的系统盘一般会用两块相同大小的硬盘做RAID1,然后再装系统。当系统盘有一块损坏时,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,保障高可用。

硬盘类型又分SATA盘,SAS盘,SSD盘。前面两种为机械硬盘,SSD为固态硬盘。网上介绍很多,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点。

  • 固态盘比机械盘传输速度快,稳定性高,抗震能力强,但价格昂贵
  • 机械硬盘容量大,传输速度一般,价格便宜
  • SAS转速高于SATA,吞吐量更大
  • SAS盘比SATA盘稳定性好,但价格贵不少
  • SAS接口向下兼容SATA接口
  • 一般牛逼的存储或是特殊应用服务器会用全SSD

网卡

服务器一般标配2到4个网口,基本都是千兆网卡,我们有时会需要更多的网口,这时直接买扩展网卡插到扩展槽就可以了。

阵列卡

阵列卡的全称叫磁盘阵列卡,有时也叫RAID卡。就是用来做RAID的。有板载的raid卡,也有外置的raid卡,还自带电池。但是一般板载raid卡功能较弱,只支持raid0+1一般服务器会对系统盘做raid1,数据盘做raid5,这里重点介绍一下raid0,raid1,raid5的区别。

  • raid0 一般阵列卡会对硬盘默认做raid0,其实跟没做raid一个效果。
  • raid1 就是相同的盘合成一块盘,同步写,同步读,所以读数据会更快,且坏了一块盘也不影响数据。最少要两块盘做raid1
  • raid5 通过复杂的运算,将数据写在各个盘中,总容量会减少一块盘,支持一块盘数据损坏。最少要三块盘才能做raid5

阵列卡raid的创建方法,各个厂家也各不相同,下次专门开篇介绍一下